在供热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收费软件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近期在东北地区的供热企业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部分老调度员过度依赖收费软件,以至于脱离软件后对账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发出“丢了算盘反而不会对账了”的感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数字化工具与传统技能之间的矛盾,更引发了供热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进程中员工能力培养与业务流程优化的深入思考。
收费软件在供热行业的普及现状
随着供热行业的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据2024年1月发布的《中国供热行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东北地区超过80%的供热企业已引入收费软件,这一比例在大型供热集团中更是高达95%以上。以某大型供热集团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推进收费软件的全面应用,旨在实现收费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提升服务质量与企业运营效率。
收费软件的优势不言而喻。它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实时处理大量的收费数据,精准计算用户的供热费用,有效减少人工计算可能出现的误差。同时,软件还具备欠费提醒、缴费记录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缴费,提升了供热企业的收费效率。从数据上看,该集团在使用收费软件后,2021年的收费率较2020年提高了15%,达到了90%以上。
老调度员面临的困境
然而,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时,问题也逐渐浮现。一些老调度员在长期使用收费软件后,对传统的对账方式变得生疏。过去,老调度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数学功底,能够熟练运用算盘等工具进行账目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但如今,一旦软件出现故障或数据异常,他们便显得无所适从。
在2024年2月的一次系统升级过程中,某供热企业的收费软件出现短暂故障,需要人工对账。一位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老调度员坦言,平时所有的账目都依赖软件,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手动对账了,这次操作起来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花费了大量时间才完成工作,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小失误。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供热行业的交流群里,不少老调度员都表示有类似困扰。一些年轻员工也反映,老调度员在指导他们传统对账方法时,已不像过去那般熟练。
背后原因及争议观点
对于老调度员过度依赖收费软件这一现象,行业内存在不同观点。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供热行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新的技术和工具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作方式。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为员工提供更多相关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
但也有另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他们指出,传统的对账技能是供热行业的宝贵财富,不能因数字化而被忽视。老调度员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手工对账技能,在应对突发情况和复杂账目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应注重对传统技能的传承与保护,确保员工具备多元化的业务能力。
从企业管理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企业的培训体系和业务流程设计密切相关。一些供热企业在引入收费软件后,过于注重软件操作培训,而忽视了传统技能与数字化工具的有机结合。员工缺乏对数据逻辑的深入理解,仅仅将软件作为一种操作工具,导致在软件出现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
政策对比与企业应对策略
近年来,国家对于供热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高度重视。2020年发布的《供热行业智能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供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供热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目标是实现供热企业收费管理的数字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一政策推动了收费软件在供热行业的快速普及。
面对老调度员过度依赖收费软件的问题,供热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完善培训体系,在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的同时,定期开展传统对账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确保老调度员的传统技能得以保持,新员工也能掌握必要的传统技能。例如,某集团供热企业自2024年3月起,每月组织一次传统对账技能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调度员授课,年轻员工参与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优化业务流程,将传统对账方法与数字化工具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收费软件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定期安排人工对账,以检验软件数据的准确性,增强员工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掌控力。
总之,供热行业在数字化进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收费软件等先进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又要重视传统技能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供热企业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依然能够稳健运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热服务。供热企业管理人员应从这一现象中汲取经验教训,优化管理策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